与资本近几年在内地市场翻云覆雨般变化相比,香港在经历上世纪80、90年代过百家影院数量的辉煌时期后,进入21世纪的香港影院规模逐渐萎缩。

香港Cinema City朗豪坊影院

有报道显示,1989年,香港电影院总数为121家,随后开始每年都有减少;在1997年时,香港电影院首次跌破100家,只有89家;从2006年开始,香港电影院的数量基本维持在47家左右。根据香港戏院商会统计显示,截止2016年3月,影院总数变为46间,分布在香港岛区12间,九龙区19间,新界区15间;以银幕计算共计201张,香港岛区有44张,九龙区96张,新界区61张。伴随着租金上涨,嘉禾港威电影城和九龙塘AMC电影院相继歇业,截止2016年4月,影院总数已降至45家,座位数不及巅峰时期的1/3。


香港Cinema City朗豪坊影院

根据香港电影协会MPIA数据显示,2016年上半年度(1月1日至6月30日)香港首轮上映的电影总数为170部,香港电影占28部,非香港电影则有142部,总票房收入为港币$1,018,429,820(人民币8.61亿,港币汇率为上半年平均汇率0.845532),与去年同期收入港币$984,968,474(人民币8.33亿)比较,上升幅度3.4%,本港电影消费有轻微上升。业内分析人士表示,票房增长有赖与3D、IMAX电影数量增长所致的票价有所增长所致。

与内地的影院不同,影院虽然为商业区的标配,但香港“主流”影院已没有大银幕,多需依赖在大型商场内经营生存。电影院选址一般在人流畅旺的商业区,但这些地区的地铺租金往往较贵。由于电影院在商场内的所需面积比其他行业要多,地产商租给其他行业的回报率相较比租给电影院为高,地产商在权衡利益后出现不愿租给电影院商的情况,因此目前影院多以“迷你影院”(中、小厅为主)形式设立。

不仅如此,香港电影院生态日趋不均衡。香港电影协会MPIA的数据显示,截止8月27日数据显示,影院票房排名TOP40的影院中,票仓主要集中在九龙,18家影院共计产出6.05亿的票房,其中,百老汇院线下属影院较其他院线密集度更高,5家影院共计贡献2.04亿的票房。其中定位高端创新型电影院的Cinema City朗豪坊影院凭借7452.48万的票房成绩位居香港地区影院榜首,该影院为著名电影人、天马影视董事长黄百鸣斥资5000万亲手打造,于2014年底7月承租,揽金能力不可小觑。


2016香港影院分区情况

根据上述机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4月,百老汇院线:12家(含AMC和PALACE品牌)市场占有率居首位,UA院线9家,MCL院线8家(含合资),嘉禾院线5家,新宝院线4家,天马影视、乐天集团、银都机构、合和实业、华懋院线各1家,传统独立经营的戏院仅剩宝石戏院、马鞍山戏院。

但分析数据能够发现,影院大多集中在九龙、新界、香港岛,部分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地区完全没有电影院,住宅区的配套数量及规模也大不如前。香港18个区中,深水埗区、大埔区和北区,完全没有电影院,近百万名居民需要乘车跨区才能看电影。


2016香港TOP40院线分布情况

现时香港的电影院已被集中到少数的大型集团手中。目前以约四成的市场份额居香港首位的百老汇院线,旗下握有百老汇、Palace和AMC三个子品牌,背后的管理方便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。安乐不仅涉足电影投资和发行等业务,在内地市场也运营数十家百老汇/百丽宫影城,拥有健全的全产业链布局。截止8月27日,影院票房排名TOP40中,百老汇院线下属影院占据11席,共计产出3.78亿票房,依旧掌握着发行端的话语权。


香港电影院放映电影数量曲线图

分析近几年香港电影票房结构能发现,非香港电影支撑起了整个票房,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,但部分香港戏院依然坚持腾出档期给文艺片上映。

然而,面对租金压力、经营利润低等问题,影院各方也都在寻求生存对策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2016年的《施政报告》宣布,研究以地契条款方式增加本港电影院数目,“政府正积极考虑通过地契条款,要求发展商在合适的发展项目中加入电影院”。部分影院也都在升级改造影院硬件设施,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影院放映技术,加大引进3D、4D电影,以及非香港电影的数量等方面做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