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铁石动漫 老邢
    16年1月11日

    2008年至今,我陪伴了一届又一届的考生闯进北电和中传的象牙塔。期间最喜悦的莫过于看着一个个考生实现了梦想。当他们拿着一张张北电、中传的录取通知书回吸铁石动漫拍照留念,和曾经共同拼搏的老师们畅聊旧日生活,我分明看到他们后背展开了梦想的翅膀,光芒耀眼,跃跃欲试!他们的面前是个新的世界,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。
 
    庆幸着这些年轻活力的青春得以恣意绽放,可恍惚间,又瞥见了他们的翅膀上竟是伤痕累累。他们为了实现理想,冲破了重重地阻碍:父母起初的不理解、老师的不看好、同学的嘲讽、周围所有人的洗脑似的教导和指责,自我内心深处的挣扎、专业的难题、应试的压力……最终,他们从磨砺中成张、坚强。伤痕亦成为了荣耀和胜利的勋章!

    他们是勇士!但更是辛运儿,因为他们至少获得了成为勇士的机会。可那些被折断了翅膀的孩子呢? 他们的梦想,谁还会记得,又有谁,曾得知吗?
 
    应试教育在本质上打压兴趣和个性,可艺术院校又瞪大了眼睛苦苦寻找才华和个性,这倒是让孩子们何去何从?有人坦然:竞争残酷,强者胜出!在我看来,这确是鬼话、屁话、废话!是推卸和逃避!是“不作为”!此言一出,责任就全在孩子自己不争气,不用功,不够强,那里有我家长的责任,那里有我施教者的责任,那里有我制度的责任!所以家长才可以虽“有养”,却“不教”;所以大学才可以虽“严进”,却“宽出”;所以高考才可以虽“给你改变命运的机会”,却“一考定终身”!
 
    每年的新生来到吸铁石动漫,他们的眼中总是闪着复杂的情愫,我没有读心术,却笃定,那其中一定有“庆幸”:“终于可以做我感兴趣、愿意做的事了!”,精神早已住进二次元的孩子们,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画美少女、设计机甲、创作漫画……同时,他们还庆幸于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。他们明显知道自己是幸运的,因为身边有更多同学,或正被父母打压,或正被周围人洗脑:“省联考过不了,哪个大学你能上?在中国,动漫能有前途吗?学游戏?干嘛学那害人的东西?……”
 
    ACGN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,IP的价值已经被市场和观众验证,大量资本已向这个庞大的行业领域流入。“大圣归来”的例子不用多说了,2016年中国即将上映超过270部动画片;中国的漫画、轻小说行业已经井喷,日本著名的讲谈社、集英社这些昔日的漫画巨头已经着力向中国市场挺进;游戏行业正如日中天!俨然成为了ACGN链条上的提款机,单单游戏解说的平台都已经成了各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!
 
    80、90、00后,有几个孩子不是看动画、漫画、轻小说长大的?又有多少人没有玩过游戏?有几个孩子的精神没有进入过二次元的世界?观众、读者、玩家眼巴巴等着一个个大作的诞生,市场正急剧膨胀,怎就会成了没有前途,害人的东东了?
 
    不是说只有动漫、游戏专业好,也不能强迫所有人都进入二次元创作者的行列,更不代表喜欢就能当饭吃。成为创作者本就是一条艰难的路途,能成为佼佼者更是难上加难,行业的门槛本就很高,难道我们做家长、做老师的还要给这些人再设障碍吗?难道连让孩子们尝试和追求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吗?我们真的认定他就不是这块料吗?真的有什么能比兴趣和个性更能成为他们奋进的动力吗?纵使他们真的被我们洗脑,选择了放弃,将那个小小的理想深埋心底,一切按我们的安排,就真的能走出属于他的人生吗、会精彩吗?
 
    有人冷静: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,考不上大学咋办?

    又是个莫大的诡辩之词:请问,什么样的孩子更愿努力?什么样的孩子更会主动学习?什么样的孩子更愿突破自己?什么样的孩子考取的几率更大?是有理想的还是没有理想的?是对专业有强烈兴趣的,还是以专业为升学踏板的?是有个性的,还是随波逐流的?如此,我们究竟在干些什么?
 
    中国社会的物质基础已经充实了,人们现在最需要的是精神世界的滋养,文化创意产业的爆发不可阻挡,大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,谁能为大众带来精神的满足,谁的创造力强,谁就能成功。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全行业也依然适用。现在国家鼓励全民创新,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,创新最需要什么?当然是创造力!将来一定是谁能为社会提供创造力谁就更有价值!
 
    所有人都把巴望着孩子成材,而成材的最高标准当是有创造力!可创造力是想要就有的吗?本来从小就有的兴趣被打压,个性被磨灭,他一直做的都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,过的是随波逐流的生活,而我们竟期望他有朝一日能有创造力!这是何等的愚昧!

    耐心观察,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个性,悉心引导和鼓励,协同他成长,持续的支持!不断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,不断地激发他更大的潜能。当他遇到挫折时教他勇敢面对,获得成功时教他谦虚谨慎,当他想放弃时,告诉他,“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”……只有这样,一个孩子才可能成为他自己,才可能走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,而他自然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。

    并不一定非得是高科技才是创造力,有创造力的人才也未必非得取得像牛顿、爱因斯坦、达芬奇那样的成就。成功也不可被定义的过于世俗!创造力是多样化的,是蕴藏在生活中所有细节和小事中的,设计一把更舒适椅子,画一幅更有趣的画,将自家的书房布置的更有格调,让自己的工作流程效率更高……这都是创造力的体现。可见创造力是多样化的,而创造力的人才也应是多样化的。
 
    创造力存储在孩子们的脑中,在他们的幻想里,只有兴趣和个性才能将创造力激发出来,别无他途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各不相同,每个孩子都是有创造力的,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!但这些需要一个简单的前提:鼓励兴趣和个性。并不遗余力地,多方位的保护。
 
    切莫因为我们的无知和武断,随手就剪断了孩子追求理想的翅膀。多一些宽容,多一些耐心,多一些鼓励和支持。把人生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们,那将是他们的人生,我们既然注定不能替他们走完,又何苦非要替他们选择?他们本是能力做出选择的,兴趣和个性将会引领他们,我们要做的,只是支持和欣赏。